地暖真的很耗電?敢不敢進來一起算算?
電采暖是將外表面允許工作溫度上限為65℃的發熱電纜埋設在地板中,以電熱膜、發熱電纜等為熱源加熱地磚或地板,以溫控器控制室溫或地板溫度,實現地面輻射供暖的供暖方式。與其它采暖方式相比,電采暖系統主要有舒適,節能,環保,靈活,不需要維護等優點。
但是,很多想要安裝電采暖的家庭,在決定之前,都會有一個顧慮,那就是電采暖的耗電量。
今天,暖城地暖就告訴大家一個簡單估算電采暖耗電量的方法。
我們通過一套兩室一廳100平米的房子為例,來估算一下——
一般情況下,一套房子的實際室內面積約為房產證標注建筑面積的75%~85%左右。我們假定為80%,那么這套房子的實際室內面積則為80平米,再扣除陽臺、廚房等不做采暖的部分,假設其為10平米,則實際鋪設采暖面積為70平米。
按照衛生間配150瓦/平米,其他房間配120瓦/平米來算,總功率約為8500瓦。
雖然采暖是全天開著,但每天實際的耗電時間約在6~9小時,我們以實際耗電時間為8小時計算。
根據用電量計算公式:用電量(度)=功率(千瓦)×使用時間(小時),我們不難算出,使用電采暖每天用電約為68度,每月耗電則為2040度。
目前,我國的電價政策實行的是峰谷分時電價,是把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峰、谷、平三個時段,以平時段電價為基礎電價,高峰時段用電電價上浮,低谷時段用電電價下浮,高峰和低谷價差很大,從而鼓勵用戶調整用電負荷,削峰填谷,更加合理用電。
打個比方來說,峰谷電價分別為:峰電時間6:00~22:00,電價執行0.4883元/千瓦時;谷電時間22:00~6:00,電價執行0.3元/千瓦時。我們在使用電暖時,可以在晚上谷電時期把溫度調高,比如18度,在白天峰電時期相對把溫度設置的低一些,比如10~12度。
由于電熱膜或發熱電纜上面有20~25mm的混凝土覆蓋,而混凝土是熱量存儲的媒介,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晚上谷電時間來蓄熱,白天峰電的時候雖然溫度調低了,但混凝土的熱量卻會慢慢地釋放出來。如果房屋保溫性能好,白天在保證溫暖舒適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做到不耗電或耗費少量電量。
讓我們再次回到電采暖耗電量的計算上來,假如晚上耗電量為5小時,
白天耗電為3小時,
一個月的耗電費用則為:
2040*5/8*0.3+2040*3/8*0.4883=382.5+373.5=756元。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的電費為700多元,一個取暖季的費用與集中供暖基本持平,但由于電采暖的熱量是自下而上加熱的,符合人體生理學“足暖人自暖”的取暖理念,在舒適度上可要比集中供暖高的多,而且還具有保健作用。
當然,以上只是電地暖耗電量的一個大致估算方法,在不同的城市根據電價不同,費用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對于南方城市而言,由于采暖季要比北方短一些,費用計算也會有所不同。
需要知道的是,影響電采暖耗電量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安裝功率、建筑物本身的隔熱性能、房間保溫性能(如電采暖系統是否有邊角一體化保溫、是否進行墻體保溫)、地面鋪裝材料、個人使用習慣等。
我們在安裝電采暖時應該盡可能把其他因素對采暖效果的影響降到最低,再加上合理的使用習慣,費用還可能會低于集中供暖。
總之,電采暖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般耗電量驚人,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培養良好的使用習慣,以便讓自己毫無后顧之憂地享受一個更加舒適溫暖的冬天!
本文鏈接:
http://www.myyin.cn/news/281.html
熱門文章
點擊次數:更新時間:2019-05-31 20:23【打印此頁】